四天的連續假期,雖然事前沒有做甚麼規劃,不過現在回顧一下,感覺過的還不錯。
除了吃了很多美食 (臉圓圓),有了很充分的休息 (熊貓眼依然存在),還有多安排時間陪陪家人,跟朋友聚聚。
實際上雖然沒有跑很遠,可是過去這幾天分別去了貓空、北美館、還在淡水這個熟到不行的老地方找到值得去的新景點等等。讓我忍不住想藉此機會介紹給大家。
一滴水紀念館:
第一次看到關於這個紀念館的介紹是周末的生活副刊。之後跟阿嬤聊起,她說她有在電視上看到報導,老早就想跟我說了。星期二的天候雖然不是頂好 (至少沒有下雨),可是為了不要辜負公公跟阿嬤的期待,一早 (差不多七點出門的吧) 就展開我的淡水之行。
要怎麼到 "一滴水紀念館" 呢,其實沒有想像中的困難。只要先搭捷運到淡水站,過馬路到對面等 "836 觀光公車" 或是 "紅 26",於 "淡水滬尾砲台" 下車便可。腳力好的,也可以用走的,邊運動邊欣賞淡水河的風景。
紀念館座落在約 2 公頃大的淡水和平公園裡。和平公園裡有各種的造景,也因為剛好面對觀音山,有不少地方是特別規劃用來讓民眾看風景的平台。角度抓對的話甚至可看到關渡大橋呢!
即日起免費提供民眾參觀的一滴水紀念館來自福井縣大飯町的百年木造古宅。這棟建築是 1915 年日本文豪水上勉的父親水上覺治所建造,以傳統木造榫栓工法 (沒有用到一根鋼釘) 完成。也因為水上勉曾經用「一滴水脈中有無限可能」這句話鼓勵窮學生,所以最後也將古宅命名為「一滴水紀念館」。
在此所看到的一瓦一木據說都是由日本運來,在淡水組裝。重建期間 (自前年的7月起) 除了來自日本的師傅,也有好幾位台灣籍志工參與整個工程。透過紀念館裡的紀錄影片可以看到整個過程,跟很多相關的有趣典故。這間得來不易的紀念館同時也展示日本居家生活風貌、水上勉跟台裔日籍作家陳舜臣的作品等,未來並定期舉辦展演活動,扮演著傳承延續的教育工作。
雖然剛好碰上四天長假,但是因為這裡是近期才開幕的,這天遊客並不多,不至於影響到這間古色古香房子原本希望給人恬靜優雅的感覺。至於公園其廣闊的綠地,對淡水人來說是另一個可以散步跟放鬆的新選擇,真是好 lucky 。
淡水忠烈祠 & 滬尾砲台:
"淡水忠烈祠" (正式名稱「臺北縣忠烈祠」) 曾為中法戰爭滬尾之役的古戰場。主體建築建於 1968 年,由於成立的時間不超過半世紀,所以還不到縣定古蹟的程度,怪不得其歷史價值較為薄弱,知名度也遠不如另一個位在大直的忠烈祠。不過也因為這樣,這邊給人很幽靜平和的感覺。
旁邊的滬尾砲台是被列入國家二級古蹟的歷史遺物。它建造於1886 年,是由第一位台灣巡撫劉銘傳所修築的。門額上的 "北門鎖鑰" 四個大字也是由他親筆所題的。這裡曾是鎮守北台灣的重要關卡。砲台的外廓為兩道城牆,裡面是過去的士兵寢室、儲藏室、辦公室等等,目前有開放的房間會陳列淡水老照片以及與相關的歷史資料。沒有懼高症的人也可以到砲台上走走,烏瞰這個回字形的碉堡。我覺得這邊的是樹長得格外漂亮,把這個嚴肅陽剛的砲台柔和了很多。
淡水藝術工坊: (http://www.tamsui-art-gallery.com.tw/)
如果從和平公園回到淡水當時不是用走的,我有可能就會 miss 掉這個淡水新居民。
這間工坊是在今年的3月中啟用的。雖然座落在淡水老街後段,但是因為其特別的外型,要人不去注意也難。它除了是新北市預計用來發展淡水藝術區的重點地,據說也是個名副其實的 "綠建築"。因為除了保留了原址拆除的瓦片,還將瓦片素材運用在設計中。另外工坊也使用了回收製成或可完全回收的建材,並結合太陽能光電、遮陽系統、屋頂收集雨水等技術,將能源作有效的運用。
我充分能體會到投注於這間建築物裡的用心。也真的很愛走在這間建築物裡的感覺,不僅很明亮,連空間的配置也讓人覺得好舒服。
目前藝術工坊裡的特展叫「藝樹滬興」。可說是個小小聯合國展覽,主辦單位邀請了台灣、英國、法國、西班牙與日本的藝術家,展出的內容強調人與環境之間的連結,希望透過它們幫我們一起跟藝術家跟自然對話。 進而與我們的居住空間更貼近,也能更去珍惜它們所付諸給我們的一切。
之前到淡水,都只是逛逛老街,後來在有機會透過小白宮、紅毛城等等景點,讓我對這個地方有了新的認識。昨天除了造訪了一滴水紀念館,也順便一遊淡水忠烈祠、滬尾砲台這兩個歷史景點,外加剛開幕滿月的淡水藝術工坊,相機裡的收穫可以說是格外豐富。希望大家有空也多去淡水走走囉,相信您們也一定會很滿意的!
Photos from the day: https://picasaweb.google.com/disays5/20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