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oor sign 

雖然包包裡已經裝著在關渡宮前面買的鹹蛋跟皮蛋,不打算直接回家的我,下一個目標是往新店方向的一個新開闢 (今年 10 月啟用) 的文化藝術園區 - 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自從在文化快遞裡看到一張寶藏巖平面廣宣,我就對這樣一個像 "謎" 一般的地方充滿著好奇。一個英文譯名叫 "Treasure Hill" 的地方,真的有很多寶藏可以尋嗎? 這些寶藏又是以哪樣的方式跟外形被我們發覺跟收藏? 一堆問號等待我去回答。

寶藏巖的本址位於是台北市中正區汀州路 3 段,離公館的熱鬧與繁囂有一個安全距離。話雖如此,對於使用大眾交通工具的大家 (開車族可以直接把車停在汀州路三段的自然水源區停車場裡),其實在捷運公館站下車仍是最方便抵達的起點。出了一號出口後先右轉,沿著羅斯福路四段走,等看到 90 巷右轉接汀州路,進到汀州路三段230巷 (這裡有個很可愛的指標地圖告訴你你沒迷路),最後不要猶豫地往前再步行 5-7分鐘 (沿著馬路有很可愛的壁畫),會首先看到寶藏巖 (觀音寺),之後再往前走就會抵達寶藏巖國際藝術村了。

從經過的壁畫其中一塊寫著 "軍民一家",不難猜出寶藏巖裡原本的居民以老榮民居多。不過在台北市政府眼中,寶藏巖周邊的聚落都屬於違建,照理都應該被拆除。也因此多年前市府曾預計將寶藏巖規劃為公園,這當然就引起當地居民、學者及藝術家很大的反彈。而在前文化局長龍應台等人的堅持下,寶藏巖幸得以保存原有的面貌。在我看來是一種雙方的妥協,文化局之後擬定了 "寶藏巖共生聚落整建工程",在此地規畫了「寶藏家園」、「藝術家駐村」、「國際青年會所」3 大分區,把原有的房舍跟藝術整合,也造就我們今日看到的 "共生部落"。

整個寶藏巖其實不大,大部分都是階梯與斜坡。除了目前正在展出的 "都市酵母客廳寶藏巖駐村計畫",這些灰色系的 60 年代眷村老建築也是這裡的魅力之處。也因為它是蜿蜿蜒蜒的,要是細細地逛,再加上駐留拍照,要在這裡花上二到三小時並不誇張。雖然我沒有造訪進駐到村裡的藝術家的工作室,但是我很好奇也很期待能在未來看到在這邊出生的這些成品們。啊~ 我也有看到Carol 先前介紹過的咖啡廳 - 尖蚪咖啡 (咖啡廳也有結合小書房),雖然因為這次是單槍匹馬前往探路,身邊缺個半進去品嚐它們的咖啡。如果大家攜伴同遊寶藏巖期間不妨進去給它個 "瞧" 吧!

P.S. 目前寶藏巖還是有住家在這裡生活的,看到如"寶藏家園"的字樣貼紙的話,請記得輕聲慢行呦!

台北國際藝術村: http://www.artistvillage.org/ (內有寶藏巖更多訊息)
More photos from the day: http://picasaweb.google.com/dianataiwan/2010111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isays5 的頭像
    disays5

    t.y.p.e.

    disays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